街坊鄰里的討論聲混在喜慶的樂曲中,有人祝福,有人羨慕,有人嘲諷,說什么的都有,但不可否認(rèn)這是一場盛大的婚禮,整個寧波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,袁家的女兒要嫁入陳家,這是兩個家族的強(qiáng)強(qiáng)聯(lián)手,這意味著往后的寧波城陳袁兩家的商業(yè)版圖必將進(jìn)一步擴(kuò)大。
大概是人逢喜事精神爽,陳鴻宇今日看起來并無病態(tài),袁少坤讓男童持茶盤在門口迎接。
今日袁玉英大婚,不僅是她的終身大事,也是袁陳兩家合作的開端,袁少坤頗為重視,不允許婚禮出一點差錯。他今日穿得十分莊重,深藍(lán)色的長袍上繡百種倒福字花紋,領(lǐng)口袖口鑲繡著銀絲邊流云紋的滾邊,腰間束著一條青色祥云寬邊錦帶,還綴著一塊品質(zhì)極佳的翡翠,看起來意氣風(fēng)發(fā)。
袁少坤看著迎親的隊伍遠(yuǎn)遠(yuǎn)的走過來,陳鴻宇從駿馬上下來,他迎上前剛要說話,卻聽啪嗒一聲,從花轎上掉下來什么東西。袁少坤走近了一看,臉色立馬沉了下來,小聲嘟囔道:“真是晦氣!”
按照習(xí)俗花轎上前方應(yīng)懸掛一棵由根至葉的竹子,根上掛著蘿卜,意有頭有尾。右面則有朱墨畫的八卦竹飾,象征著家庭和睦。而此刻,卻是竹根上掛著蘿卜的絲綢斷開了,蘿卜掉在地上翻滾了幾圈,沾上了不少灰塵。
這顯然不是什么好征兆,袁少坤不動聲色的吩咐下人去廚房拿一根干凈的蘿卜替換上,然后堆起笑臉對陳鴻宇說道:“賢婿請進(jìn)。”
陳鴻宇則打賞了旁邊的小童點賞錢,跟著袁少坤進(jìn)了前廳。
“岳父大人?!标慀櫽畛噬弦云涓该x寫好的大紅迎親簡帖。
“賢婿不必多禮。”袁少坤坐在正位上,兩側(cè)分別是張玉蘭和袁成。三人臉上都滿溢著笑容,袁成看著陳鴻宇,男子身材單薄但禮數(shù)周到,神態(tài)清朗,想必性情也是溫和體貼,會是玉英的良人。而張玉蘭與袁成二人此時的高興有幾分是為了袁玉英,又有幾分是為搭上陳家這條大船,旁人不得而知。
拜過長輩,陳鴻宇在下人的引領(lǐng)下手持捧花穿過院廊一直走到袁玉英的房間外。按照習(xí)俗他應(yīng)該把捧花送給袁玉英,而這時應(yīng)該有袁玉英姐妹或好友刻意阻擾,經(jīng)過新郎的哀求后收九九九元紅包禮再放行,喻意長長久久。然而袁玉英并無姐妹好友,熱鬧的婚禮瞬間在這時安靜下來,劉彩梅已經(jīng)給袁玉英戴好頭飾,大紅色的頭紗覆蓋住了她姣好的面容。
袁玉英向前看去,只能看見一個瘦削的、修長的身影,這身影正向她走來,周身鋪著暖色的光,袁玉英突然不顧禮數(shù)掀開自己的頭紗,她嬌羞又大膽的注視著陳鴻宇:“陳先生,你會是我的良人嗎?”
陳鴻宇雖是陳家的少爺,但性情溫和,因為身體原因他極少出門,也沒接觸過什么女性,此時見到袁玉英不免露出幾分靦腆羞澀的神情。陳鴻宇仿佛一個涉世未深的大男孩,生在陳家這樣的氏族中卻純凈剔透,如同一張白紙,而現(xiàn)在這張紙因為袁玉英的眼神灼熱起來,染上炫烈的紅色。他一字一頓的說:“愿得一人心,白首不相離?!?/p>
袁玉英面色發(fā)紅,眼神卻明亮得不像話,她在想哪怕前方龍?zhí)痘⒀?,能遇見這個人就是自己的幸運(yùn)。陳鴻宇溫和地笑著,走近一些把她的頭紗放下,挽著袁玉英的手臂向前廳走去。
“玉英,嫁去了陳家就要守陳家的規(guī)矩,你要記著你的一言一行不僅僅代表你自己,你還是袁家的臉面,偌大的寧波城都在盯著你出錯?!?/p>
本應(yīng)不舍的離別場景在袁少坤這里全都轉(zhuǎn)化為對袁玉英的告誡。袁玉英心里覺得好笑,過去十七年,她的父親從未給她半分溫暖與關(guān)懷,卻在她走向另一段人生時給她烙下袁家的印記,仿佛她的婚姻只是父親賺取錢財?shù)墓ぞ摺?/p>
袁玉英通紅的眼掩蓋在紅紗之下,突然一只微涼的手掌握住她的手,陳鴻宇的聲音慢慢傳遞進(jìn)耳畔:“岳父大人放心,玉英是我的妻子,我自會護(hù)著她的?!弊詈笤裼⒃趧⒉拭返臄v扶下坐上轎攆,跟隨浩浩蕩蕩的迎親車隊向她人生的另一段旅程走去。
馬車將要啟程,袁少坤命人將一碗清水、稻谷及白米撒向袁玉英,代表她已是潑出去的水,以后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,一切以夫家的名譽(yù)為重。也含有祝福她事事有成、有吃有穿的寓意。
袁玉英身形以滯,而后帶著幾分決然、幾分期待走進(jìn)喜轎,她手中拿著一把折扇,藏在喜服之下,翠玉制作的扇柄煞是好看,然而馬車啟動后,袁玉英將這扇子擲至窗外,意味著她從此刻將舍棄所有不好的性子。
迎親車隊一路被人圍觀,袁玉英坐在轎子內(nèi)聽見外面百姓的喧嘩聲,大多都在討論她有多幸運(yùn),生在豪門又嫁入豪門,天生命就比旁人金貴。袁玉英露出一抹苦笑,這世間眾生只會感嘆金絲籠的華美,卻看不見失去自由的鳥雀的痛苦。
車隊抵達(dá)陳家時,陳家門前已經(jīng)擠滿了人群。黑漆的大門上是副對聯(lián):忠厚傳家,詩書繼世。大門內(nèi),迎面是高大的影壁,中嵌“迎祥”二字,左行向里是一大四合院,北房是一敞廳,繞過活屏便是一條又寬又長的甬道。甬道兩旁各有兩個黑漆小門,甬道盡頭是一個垂花門,門內(nèi)是一個大三院。北屋,正廳墻上掛著陳氏先人的遺像。
下人們在門口燃放禮炮,陳鴻宇下了馬來到喜轎前,一只手掀開連蓋,另一只手伸向袁玉英:“跟我來?!痹裼咽诌f過去下了禮車,門前站著一位老者,大概五十多歲的模樣,手里拿著竹篩,見袁玉英過來,連把竹篩頂在她頭上,并騰出一只手來攙扶她入府。
袁玉英遲疑了片刻,向陳鴻宇投去一個疑惑的眼神。